第一單元:「家事事件關於剩餘財產分配、遺產分割等事件之實務研析」
課程摘要:
夫妻在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如何保障自身財產或分配他方財產,以貫徹夫妻平等原則?繼承人間如何妥速解決遺產的分配,避免感情撕裂?實務上又是如何操作?本單元就此提出研析報告。
第二單元:「家事調解案例研究-家事調解程序代理人之角色」
課程摘要:
家事事件法修正後,家事事件大部分均列為「應」調解事件,大幅提昇調解先行程序,除了期能以調解方式解決爭端,減少當事人成本及司法資源外,家事事件在本質上較其他民事事件,更有強化「問題解決」而非「法律判斷」取向的需求。在各法院因地制宜以不同方式強化家事事件調解程序之環境下,家事調解程序之代理人角色與家事訴訟程序之訴訟代理人是否有利害衝突?應如何區隔與調整?本課程藉由家事調解案例討論與解析,探討家事調解代理人之定位,及在家事調解中代理人如何發揮其功能。
第三單元:「社工、程序監理人、家事調查官角色功能及經驗分享」
課程摘要:
一、 社工 (一) 司法社工的服務內容 (二) 司法社工的角色 (三) 家事案件的特色與對律師的提醒 二、 程序監理人 (一) 工作模式簡介 (二) 以親權事件說明在工作中,如何釐清受監理人的意願,並嘗試促進雙方溝通,調節情緒以受監理人的最佳利益為關注的焦點,雙方友善合作。 (三) 期待與律師合作之要點 三、 家事調查官 (一) 家事調查官之角色與職能 (二) 家事調查程序(以親權案件為例) (三) 期待
第四單元:「親屬事件―婚生推定與婚生否認制度、非婚生子女與認領制度、成年監護制度」
課程摘要:
本課程共分二部分,一為以自然血親的建立方式作為主軸,說明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如何認定,以及學說與實務之相關爭議,此乃涉及子女之權利義務,包括繼承與扶養之權利,格外重要;一為以成年監護制度為中心,除介紹現行法規定在實務運作之問題外,並對去年甫通過的意定監護新制,以及108年施行之病人自主權利法將對成年監護制度造成之影響進行說明。
第五單元:「家事審理程序概況」
課程摘要:
家事事件法之體系涵蓋調解、人事訴訟、家事財產訴訟、家事非訟及強制執行等程序,而有別於傳統程序法之立法方式,並新創程序轉換、統合處理、暫時處分等制度,更強化訴訟程序職權化、非訟法理擴大適用、程序利益保護及程序保障等原則。本專題即針對家事事件於實務審理之運作現狀,逐一進行介紹與闡析。
第六單元:「繼承事件――代位繼承、繼承權之喪失、概括繼承有限責任」
課程摘要:
就代位繼承、繼承權喪失、概括繼承有限責任之立法意旨、學說爭議、實務見解及修正草案內容加以說明,並予以評析。
第七單元:「繼承事件――繼承回復請求權、特留分扣減權」
課程摘要:
就繼承回復請求權、特留分扣減權之立法意旨、學說爭議、實務見解及修正草案內容加以說明,並予以評析。
|